读书会招募:月令雅集解读&古琴演奏&艾灸养生
主要流程:
▲ 刘锦华老师分享:“雨水”月令文化
▲ 于知文老师分享:古琴基础知识讲解与名曲演奏
▲ 王武老师分享:艾灸养生解读
活动报名
报名费:49元(含茶歇)
招募名额:16位
现场以活动行生成名单为准,
签到入场,谢绝空降。
期待您的参与
立春过后,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——雨水,它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(公历2月18-20日),太阳位于黄经330°。此时,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为雨水。
第一部分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 "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"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如在《逸周书》中就有雨水节后"鸿雁来""草木萌动"等物候记载。
关于“雨水”,还有哪些文化含义呢?
2025.2.16 9:30—11:30
国图文化客厅国学经典组,开展“雨水”专场月令雅集,现场为您解析月令文化。
月令文化解读领读人(组长):刘锦华
主讲内容:月令“雨水”
字叔泰,国图文化客厅国学经典组组长,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经典研修班分享嘉宾,万圣书园华夏出版社与庄子同游法籍作者对话嘉宾,传统文化爱好者、传承者、传播者,每日晨诵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黄帝内经》,每日晨练观天察气知阴阳变化,对文明起源和经典学习有独到的认识,主持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并担任主讲嘉宾。
孟春之月,日在营室,昏参中,旦尾中。其日甲乙。其帝大皞,其神句芒。其虫鳞。其音角,律中大蔟。其数八。其味酸,其臭膻。其祀户,祭先脾。
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,獭祭鱼,鸿雁来。天子居青阳左个。乘鸾路,驾仓龙,载青旗,衣青衣,服仓玉,食麦与羊,其器疏以达。
是月也,以立春。先立春三日,大史谒之天子曰:某日立春,盛德在木。天子乃齐。立春之日,天子亲帅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以迎春于东郊。还反,赏公卿、诸侯、大夫于朝。命相布德和令,行庆施惠,下及兆民。庆赐遂行,毋有不当。乃命大史守典奉法,司天日月星辰之行,宿离不贷,毋失经纪,以初为常。
是月也,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。乃择元辰,天子亲载耒耜,措之参保介之御间,帅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,躬耕帝藉。天子三推,三公五推,卿诸侯九推。反,执爵于大寝,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皆御,命曰:劳酒。
是月也,天气下降,地气上腾,天地和同,草木萌动。王命布农事,命田舍东郊,皆修封疆,审端经术。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,五谷所殖,以教道民,必躬亲之。田事既饬,先定准直,农乃不惑。
是月也,命乐正入学习舞。乃修祭典。命祀山林川泽,牺牲毋用牝。禁止伐木。毋覆巢,毋杀孩虫、胎、夭、飞鸟。毋麑,毋卵。毋聚大众,毋置城郭。掩骼埋胔。
是月也,不可以称兵,称兵必天殃。兵戎不起,不可从我始。毋变天之道,毋绝地之理,毋乱人之纪。
孟春行夏令,则雨水不时,草木蚤落,国时有恐。行秋令则其民大疫,猋风暴雨总至,藜莠蓬蒿并兴。行冬令则水潦为败,雪霜大挚,首种不入。
第二部分
古琴历史逾四千年,可追溯至尧舜时期,至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已盛行。
对于古琴,你了解多少?
构造:
古琴长一般在三尺六寸五分左右,象征三百六十五天;面板呈弧形,象征天;地板是平的,象征地;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,象征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,暗合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对应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
音色:
1、泛音。左手在弦上如蜻蜓点水,右手弹拨时所发出的声音,其声空灵清越,清冷入仙,象征天的声音。
2、散音。右手直接弹拨琴弦,其声厚重朴拙,松沉旷远象征地的声音。
3、按音。左手将弦按于面板,右手弹拨所发出的声音,其声细微悠长。
指法:
古琴指法丰富多样,古代时包括各种指法及其细微变化在内,总数超过一千种。而现今常用的指法大约仅有几十种。
右手基本指法:抹、挑、勾、剔、打、摘、擘、托。
常用指法:轮、拨、剌、撮、打圆、双弹、叠、如一、滚、拂等。
左手基本指法:吟、猱、绰、注、掩、跪、掏。
现场还能赏析古琴名曲。
抚琴:国学经典组特邀嘉宾 于知文
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戏剧学院、西南交通大学、青海大学等高校古琴专题讲座讲师。擅操《秋风》、《良宵》、《酒狂》等广陵派名曲。著有长篇小说《浮桥》(时代文艺出版社•2021年),系列精短小说听琴、寻琴、斫琴、传琴及琴侠、琴仙、琴僧、琴奴等,入选2022年度《中国小说年选》。
第三部分
《本草纲目》这样记载“雨水”:
「释名」(时珍曰)∶地气升为云,天气降为雨,故人之汗,以天地之雨名之。
「气味」咸,平,无毒。
什么是立春雨水、梅雨水、液雨水?
2025.2.16 9:30—11:30
国图文化客厅现场,主讲人将结合央视艾灸养生视频,交流讲解灸炙之别,无为灸概念,艾灸之道、法、术、器等内容。
更多艾灸养生知识,现场为您解答。
主讲嘉宾:
王武,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,多年从事中医相关工作,中医主攻方向为艾灸、推拿等非药物疗法。热爱传统文化与中医学,创办“易灸社”,目前已在北京中医药大学、清华中医学社及北京培黎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。
期待您的参与!
(5小时前)
(5小时前)
(5小时前)
(5小时前)
(7小时前)